如閣下未能閱讀以下電郵, 請瀏覽網頁版本
若您希望停止收取由序言書室發出的宣傳推廣活動電子郵件,請按此
+852 2395 0031
首頁    關於我們    二手書架    活動重溫    銷售排行    臉書/FB    每月會訊    序言書架
序言書室24年11月號會訊*

活動:

活動:《孤獨前哨:再論1941年香港戰役》新書發佈會
預購《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政治主體與國際主義》
活動重溫

通告:

序言書室2024年10月暢銷書榜
每月新書

書介:

《Where is The World?》
《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重思生命起源的歷史與身而為人的意義》
《最後的夢:阿莫多瓦的自傳式故事集》
《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書》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活動
《孤獨前哨:再論1941年香港戰役》新書發佈會
 

日期:2024年11月22日(五)
時間:晚上9時30分至11時
地點:序言書室
講者:鄺智文、蔡耀倫

需預先報名,額滿即止。
連結:https://forms.gle/EXr6wAMgruwWvrvX7

報名後我們將有專人通知,屆時需再確認才算成功報名
此乃私人活動,不設walk in。活動期間書店將關門,只有已報名人士才可入內。
收費:自由定價,將於活動期間收取

香港戰役(1941年12月8日至25日)對影響深遠,近年有不少相關研究出版。《孤獨前哨》於2013年出版,運用中、英、日資料分析戰役經過和影響。近年,作者利用十年來收集的新資料並利用地理資訊系統、三維地圖等科技重新研究香港戰役。新書針對舊版不足,重新審視歷史背景、各方戰略、香港內部情況、守軍部署、參戰人員背景等,並加強海軍和三軍協調方面的描述。是次講座將介紹新書寫作背景和最新結論,並分享相關的珍貴歷史資料。

講/作者介紹:
鄺智文
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院歷史系副教授,研究興趣為近代東亞軍事歷史,尤以中日甲午戰爭(1894-1895)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的軍事和海軍史為重心。其著作包括《東方堡壘:香港軍事史,1840-1970》(HKUP 2014)和《英軍中的港人》(OUP 2022)。其論文亦見於Modern Asian Studies、War in History和Journal of Military等期刊。他亦製作關於戰時香港的數位人文研究項目,例如「1941年香港戰役空間史研究」和「日據香港空間史研究」等。

蔡耀倫
香港浸會大學歷史系畢業,曾任職於伊利沙白中學、金文泰中學、慕光英文書院。現任協恩中學歷史科科主任,活躍於歷史教育及公眾推廣的工作。

《孤獨前哨:再論1941年香港戰役》簡介:

本書作者利用現藏於中國香港、英國、日本等地檔案、以及作者私人蒐集多年的各種原始史料,從不同角度剖析各方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東亞戰略、備戰過程、作戰經過,並回顧香港政府民防工作的細節 ,在香港和東亞歷史背景下從新討論1941年香港戰役,並由此提供對二次大戰軍事史以及二十世紀初香港政治與社會歷史的觀察。

預購《離散時代的如水哲學—政治主體與國際主義》

作者:李宇森 Lee Yu-sum
出版:二〇四六

定價:$127 , 預購價:$100.00 
(可能會有小小心意回禮,安排中 )
出版日期:2024年11月20日(截數日期11月20日)
預計於12月初到貨

預購連結:https://forms.gle/hjjikPwt87KA1N2w8

書籍介紹
新帝國主義的全球反恐與地緣衝突,資本金融全球化的跨國掠奪,人類世下的世界性生態災難和環境巨變,都使得人口全球流動和離散,成為新時代的標記。本書作者為香港人,是在後2019的香港大離散時代思考相關主題,意圖透過理論梳理與現實分析,組織出一種離散者的政治主體論述,想像新的政治未來、解放與革命之可能。

作者認為離散非但不是主權秩序的邊緣人,反而是新的國際主義的動力,是後主權(post-sovereign)的革命想像主體。離散也可以成為新的政治形態,讓連結和支援跨越地域,讓身份能包容和體現多元,讓主權在民和命運自主能超越資產和國際法的限制,成為行星政治(planetary politics)的基礎,關心不同的人、各樣物種和技術的結合網絡,重新思索權力和社會關係的連結和分配。如何政治化離散經驗和團結,連結國際女性主義(feminist internaConalism)和生態社會主義(eco-socialism),,乃是本書作者意圖論證的左翼出路和政治想像。

「當下離散時代,實是一重要歷史契機,迫使我們學習如何重寫歷史,重新敘述自己的來由,世界的來由。」

「若以香港為經緯之中心,離散至少從三方面,定義與主導著香港跟香港人的面貌。而這些面貌基本上徹底改造了香港作為香港,香港人作為香港人的意義,同時也反映了離散的世界性。」——李宇森

.梳理離散理論史,比較香港人離散形態與猶太人等之不同
.從離散理論看出香港身份的特殊性
.離散者不止等待救援的弱勢,反而是充滿動能的開放連結點
.提出離散社群應以「敘事」進行連結,重構記憶、身份與主體
.回應國際思潮當下熱話,加入生態主義思考
.本書旁徵博引,援引大量當代思潮理論,以離散之眼一一審視

作者簡介
李宇森(Lee Yu-sum)
李宇森是美國紐約新學院政治系博士候選人,英國約克大學政治系碩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研究碩士,網上刊物《燃燈者》主編。主要研究興趣為國際關係理論、批判理論和政治思想史。
李宇森在港台各大紙媒及網媒發表了近二百篇文章(散見於《明報》、《端媒》、《Breakazine》、《香港01》等),也曾出版過兩本中文著作《主權在民論:理念和挑戰》(蜂鳥出版,2021 年) 和《主權神話論:秩序和衝突》(新銳文創,2022 年),兩本著作都分別獲得多間香港、台灣和美國大學圖書館,還有美國國會圖書館跟柏林國立圖書館收入館藏。另外,李宇森的文章也被收入《自由世界的前哨:2022烏克蘭戰爭》(1841 出版,2022 年)。

序言書室2024年10月暢銷書榜 更多書榜>>
書目推介 更多推介>>
《Where is The World?》 
Author: Peter Suart
Publisher:MCCM   
繪本童樂結業的消息,著實有點教人意外,也突然給我們釐清了事實——在香港這個講求功利的城市,繪本看似廣受家長歡迎,卻是很小眾的讀物。沒錯,真正的繪本,構圖往往很簡單,文字也很簡單,意思卻很深遠。不說穿,保留想像空間,讓天真無邪的小孩子用自己的想像力去掌握世界,讓成年人用簡單的方法重新看世界,這也許就是繪本的意義。

說到世界,就想到Peter Suart的繪本《Where is the World?》了。必須說,Peter Suart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除了繪本外,也創作音樂、戲劇作品,主要受眾是小孩子,但簡單之中又有哲理。Where is the World是一個上山下海尋找世界在哪的故事,兩個主角Tik和Tok邊談論邊探險,最後找到一架飛機,熬翔於世界之上,Tok發現一個問題:why can you only see it when you’re not in it? 說來究竟是我們在世界之中,已看得見世界,抑或要走出世界,才看得見世界呢﹖當他們看到周邊的雲朵、河流和大地時,才發現到處都是世界,it’s everywhere。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世界,有些人的世界是一堆數字,有些人的世界是一堆人,有些人的世界是不同的物質。世界在哪裡﹖這正是那種既簡單,又不簡單的問題。有人會指着自己的心,但這肯定只是回答問題的開始,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你一定很快忘記了自己是誰。今周誠意推薦Peter Suart一本很classic的繪本,希望有更多讀者喜歡。


TOP
《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重思生命起源的歷史與身而為人的意義》

作者: 梅蘭妮.查林傑   Melanie Challenger
譯者: 陳岳辰
出版社:商周出版

 
最近香港第一次發現恐龍化石,這一發現激發了人們的想像,在香港這主要是在商業或旅遊觀光業方面。如果恐龍曾經活過,那不管哪裡,也總會有牠們的足跡,就像億萬年後,有高智慧生物發現人類在這裡生活過的痕跡一樣。當肉身消失,骨骼變成化石時,是恐龍抑或人類其實都只是岩質中的組成部份。

梅蘭妮‧查林傑的《忘了自己是動物的人類》,就試圖解開所謂人類獨特論的迷思,我們對自然和人類社會的區分,人類有理想有文明的定義之類。查林傑認為,人類的確發展出其他動物所沒有的語言、文明、價值觀,但這與人類是動物這一事實無關。拿我們經常頌揚的母愛來說,很多動物,比如紅毛猩猩,都有母愛。人類文明自自然中汲取,並從中發現很多意義,經歷了農業、工業革命的變化,但那些最接近自然的人(比如遊牧民族),在自然中生活的基本形態從沒變過。

作者也從整個科學史去看人類對人這類概念的演變,當中當然以達爾文演化論的衝擊最為觸目,它迫使我們從宗教裡的位置中思考我們作為動物一份子的可能,同時大量生物考古、動物學的發現,都令我們重新思考,如果說人和動物有異,究竟人在何時成為了人﹖為何有那麼多我們認為只有人才有的特質在動物身上也能發現﹖另一個問題關乎AI以及複製人,如果複製人和人類一模一樣,為何我們就像石黑一雄小說《別讓我走》裡面描述的,瞟他們一眼都會毛骨悚然,但對於複製寵物(或者複雜羊多莉)就沒那麼抵拒﹖書中還有很多不同方面的討論。

面對恐龍化石時,我們的幻想又意味着什麼﹖這些已消逝的物種,身型魁悟,樣子兇猛,形態千奇百怪,的確能滿足我們的獵奇心。我們對龐然巨物也會充滿恐懼崇敬之情,這十分呼應作為原始哺育動物的人類遠祖,比如據說盜食恐龍蛋的小型哺乳動物。一切動物都有滅絕或消亡的一天,作為人類,我們以後亦如是。查林傑也提到印度教對於輪迴的信念,如果我們看到人類不過是輪迴轉世的其中一環,也許更能理解每種生命的痛苦、執念和愛恨。



TOP
《最後的夢:阿莫多瓦的自傳式故事集》
作者: 佩卓.阿莫多瓦  Pedro Almodóvar
譯者: 葉淑吟
出版社:原點  
艾慕杜華(台譯「阿莫多瓦」)半自傳作品剛被譯成中文,這位著名的導演,一點也不喜歡寫自傳,也討厭寫日記,倒是在一些短篇故事或回首人生的短文中,側面地呈現出他的一些人生面貌。既然書封介紹說「逾50年書寫終於完成的非典型自傳」,就當它有某種自傳性質吧。

艾慕杜華生於西班牙鄉村Calzada de Calatrava,他的電影具備西班牙人的一些面貌﹕歌頌母愛、天主教傳統、瘋狂極端且浪漫。作為同志,他的電影既有很多驚世駭俗的情色細節,但又探討現代社會的人倫關係,追尋純真的愛慾。在情慾中,他又展示一些家庭的情愫,如以其亡母為題材的《論盡我阿媽》讓觀眾感受母愛,《聖‧教‧慾》(台譯《壞教慾》)又試圖描繪一種真摯的男男之愛,亦觸及變性、性侵及神父孌童的問題。

這本集子,以艾慕杜華講述母親逝世的文章〈最後的夢〉為題,他說這本書就像是故事集,看來他也有意寫得像短篇故事一樣。作者在序中說,書中的〈米蓋爾的生與死〉與〈一本蹩腳的小說〉都談到他的文學的著迷。艾慕杜華本來就打算當小說作家,這本集子也是他的作品,寫得好不好讀者可自行判斷,大概像很多著名導演一樣,成為導演而不是作家肯定是他最合理的人生路徑。不過,如果你喜歡艾慕杜華的電影,《最後的夢》可讓你窺探這位導演的內心世界,他的成長軌跡。



TOP
《最後一課﹕在時代盡頭——留給未來的重逢之書》
作者:陳健民、陳祖為、邢福增、張燦輝
出版社:飛地工作室 
四位教授參加的中大舉辦的博群「思托邦」講座系列﹕他們或接觸過哲學、政治學和神學,或以這些學科授業,在離開中大之前講的最後一堂課,談到他們的求學、成長及啟蒙經歷。香港這十多年間,社會政治意識好像經歷了很多演化,最後又停在燥熱的地面。但如果我們重新閱讀他們的最後一課,便會發覺一切事物好像重新回到起點。甚麼是民主自由﹖甚麼是信仰真理﹖似是遙不可及,也許亦沒有答案,卻仍是無法迴避的問題。

書中有很多對於基礎問題的解答,例如陳健民談到哲學家烏納穆諾的看法﹕在理性所無法理解的位置,也就是信仰的基礎。陳祖為分享香港大學校園裡的師生關係,還有教學和哲學輔導。研究中國基督教運動史的邢福增,談治史,談中國教會的歷史。一向喜歡談生命及死亡課題的哲學教授張燦輝,在烏俄戰爭的背景,談生命的意義。

可見書中不單涉及民主自由良知公民權,也觸及信仰、生死等形而上問題。所謂信仰者,你可以像陳健民般,做個有信仰而無宗教的人,也可以像邢福增般,對家國的過去及未來抱持責任感。今時今日,談這些話題都很敏感,而且好像太宏大了,匹夫不足以逞其勇。但這何嘗又不是我們香港人曾經對個人的基本定義﹖香港的大學生曾經批判自身的四仔主義,透過儒家、西方哲學和基督教去尋找個人自存及立足於社會的意義。這「最後一課」的典故,源自很多人小時候讀過的法國作家都德的同名短篇,那最後一課是指十九世紀法國因戰敗而被迫將洛林、阿爾薩斯兩省割予德國,當地其中一所學校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這裡的「最後一課」也有類似的意味,而提醒我們勿忘當年我們思考過、信仰過的價值。


TOP
《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
作者: 村上春樹  
譯者: 賴明珠
出版社:時報出版  
今年諾貝爾文學奬,由韓國作家韓江獲得。每次揭曉結果前,總是有朋友說啊村上春樹的賠率怎麼了,又有人推薦村上春樹了。但隨着結果一次又一次揭曉,大家都知道提名村上春樹只是陪跑名單之一而已,相信村上本人也不在意,因為他的作品並不合符瑞典方面頒奬的口味。

說到陪跑,大概村上不會覺得自己是陪跑之人,在文集《關於跑步,我說的其實是……》裡面,大家可以讀到他對參加全馬是認真的。他曾經差不多每天在戶外長跑10公里,一個月從260公里、310公里到350公里,這方面許多人都做不到。戶外長跑要面對的問題可不少,從日曬到雨淋,還有堅持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其實他早在年輕時就已養成跑步的習慣了。大家都津津樂道,村上剛大學畢業時,自己經營了一間爵士樂咖啡廳,不久便投稿《聽風的歌》並拿了新人賞,接着又寫了《1973年的彈珠玩具》和《尋羊冒險記》,並毅然決定關掉咖啡廳成為專業小說家,為了維持身體健康去寫作,並鍛鍊生活的紀律,就恒常去跑步。

戶外跑步本身是一種特別的運動,只需簡便衣著和運動鞋,跑步不需要球場之類的場所,只要有路便可以,關鍵是你願不願意每天擠一點時間跑。村上春樹解決「今天不想跑」念頭的方法可能是他獨有的,他自問﹕你以小說家身份活著,可以在家裡一個人工作,不可怎麼怎麼,擠出一小時來跑,也不算什麼嗎﹖或者其他人也可以拿出別的話來鼓勵自己。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跑步本身也不一定去參加全馬之類,最簡單的,每天或隔天抽出一個小時來,就已經很了不起。

然後,再想想一個人如何寫作,那過程,那需要的天資、紀律,那種與外界暫時抽離的感覺,與跑步又何其相似。村上說,才華是寫作的先決條件,跑步當然需要良好的體質,然後就是專注力、持續力。村上引用了推理小說作家雷蒙‧錢德勒的話﹕「就算什麼也沒寫,我每天還是一定會在書桌前坐下來,一個人集中意識。」寫作和跑步同樣是一種體力活,也需要腦力和身體高度配搭,當然這還需要日復一日慢慢練成的事。很多人看作家都好像很頽廢、很像浪人,而最好的作家,他的生活往往比大部份人要來得有紀律和耐心,而那種對於身體的鍛鍊,與他創作的東西相比也毫不遜色。讀到村上談跑步的文字,反而有一種紥實的感覺,就像緊緊握住自己肉身。


TOP
每月新書 上月新書>>
書名 作者 出版社
文化冷戰與知識外交:美國戰略與東亞方針 森口(土屋)由香, 川島真, 小林聰明, 金嵐 麥田
深夜裡的哲學家:為什麼好人總會受苦?人生有意義嗎?讓蘇格拉底、笛卡兒、尼采等70位大思想家回答45則令人深夜睡不著的大哉問 Stephen Law/譯: 李斯毅 麥田
高丘親王航海記(日本異色文學先驅.黑暗美學大師澀澤龍彥的臨終幻境) 澀澤龍彥/譯: 章蓓蕾 麥田
城堡(卡夫卡最繁複神祕的最終代表作?逝世100週年紀念) 卡夫卡Franz Kafka 麥田
記憶的社會框架(百年經典首次繁中引進、法文直譯,收錄專文導讀及生平年表) 莫里斯.哈布瓦赫 Maurice Halbwachs/譯: 陳秀萍 麥田
小暴力 陳慧 木馬
發條橘子 Anthony Burgess/譯: 王之光 臉譜
離散的植物:原生、外來、入侵……環境歷史學家體察植物界的傳播與擴散,探尋邊界、家、遷移及歸屬的意義 Jessica J. Lee/譯者: 呂奕欣
我的囚租人生:租客面試、畸形格局、房東消失??25年租屋經驗如何影響歸屬感,以及對居住文化與家的想像 Kieran Yates/譯: 李忞 臉譜
誰讓公務員生了病?:面對上級指令、民眾需求與自我價值的矛盾與衝突,基層公務員的日常工作難題如何從個人、群體與管理面尋求解方?
 
Bernardo Zacka/譯: 林芷安, 唐瑄, 陳冠吾 臉譜
連結:從石器時代到AI紀元 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 譯者: 林俊宏 天下文化
再玩個一關就好了:關不掉遊戲不是你的錯,那些潛藏在電玩之中的心理學效應 傑米.麥迪根/譯:唐澄暐 遠流
家庭劇本:教育、婚姻、勞動……思辨支配世代的家庭制度與不平等陷阱 金知慧/譯:王品涵 台灣東販
世界是複數的:孔恩的最後著作集 Thomas  Kuhn孔恩, Bojana Mladenovic/譯: 傅大為, 王道還 商周
重力與恩典:西蒙.韋伊的思想集結之作 西蒙.韋伊Simone Weil 商周出版
失靈的福利國:直擊美國貧窮問題的核心,為除貧找到解方 馬修?戴斯蒙 (Matthew Desmond) /  譯者: 王曉伯 時報出版
新聞記者 轉角國際編輯 時報出版
脆弱系統:從人性貪婪、網路詐騙到駭客入侵,探索資訊安全的歷史和未來 安德魯?史都華(Andrew J. Stewart/譯者: 鄭煥昇 經濟新潮社
都市神域:香港人的聖殿與廟宇 林皓賢, 方金平, 孔德維, 韓樂憫 秀威資訊
重燃生之燼火:在人類世找回環境的自癒力 Baptiste Morizot/譯者: 林佑軒 衛城出版
語言如何誕生和進化? 今井睦美, 秋田喜美  /譯: 王筱玲 衛城出版
二戰戰術入門 田村尚也 楓樹林出版社
一位女士的畫像 Henry James/譯: 項星耀 鏡文學
如何考古,怎樣思考:性別觀點如何撼動考古學 Rosemary A. Joyce/譯: 林紋沛, 陳毅澂 左岸文化
最後的夢:阿莫多瓦的自傳式故事集【首刷限量印刷簽名扉頁版】 佩卓.阿莫多瓦 (Pedro Almodovar) / 譯者: 葉淑吟 原點
日本建築認識論:最關鍵的日本建築史,20世紀尋找文化識別的覺醒與奮起之路 五十嵐太郎 / 譯者: 謝宗哲 原點
中年哲學:寫給所有與不可逆的時間搏鬥的人 基倫.賽提亞 (Kieran Setiya) /  譯者: 陳信宏 春山出版
我與李怡:歷史洪流下的愛情故事 邱近思 大塊文化
最新世界情勢地圖:從各國觀點出發,用地圖建構你的國際觀【全新增修版】 帕斯卡.博尼法斯, 于貝爾.凡德林 (Pascal Boniface, Hubert Vedrine) / 譯者: 李王瀚, 粘耿嘉 如果出版社
變形記及其他: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選 Franz Kafka/譯者: 萬壹遵 堡壘文化
半透明鏡:清帝國意識形態下的歷史與身分認同 柯嬌燕 八旗文化
人類情感的億萬投射 Karl Deisseroth/譯: 洪世民 大家出版
借錢:從利息、債務到金融商品,2000年的演變真貌 查爾斯.蓋斯特 (Charles R. Geisst) /  譯者: 蔣小虎 日出出版
【牛津通識課30】光:傳遞訊息的使者 伊恩?沃姆斯利 (Ian Walmsley) / 譯者: 胡訢諄 日出出版
【牛津通識課31】黑洞:扭曲時空之地 凱薩琳?布倫戴爾 (Katherine Mary Blundell) /  譯者: 葉織茵 日出出版
神獸、怪物與人類:想像的極致,反映人心與社會價值的幻想動物 伯利亞?薩克斯 (Boria Sax) /  譯者: 顏冠睿 日出出版
日本帝國的生活空間 Jordan Sand/譯: 胡慧如, 焦? 黑體文化
逍遙行稿:逆風翱翔 Pazu薯伯伯 二○四六出版
專業作家.編劇都在使用的「劇本中心式」故事創作法 X2 新井一樹 千魚娛樂
冷戰與中國文學現代性:一九四九前後重新想像中國的方法 王曉?/譯: 康凌 聯經
歷史是擴充心量之學 王汎森 聯經
我是炸藥:尼采傳 Sue Prideaux/譯: 邱振訓 聯經
世界上最透明的故事(日本出版界話題作,只有紙本書可以體驗的感動) 杉井光 / 譯者: 簡捷 / 繪者: fusui 皇冠
香港基督教史(1807-1997) 李志剛、劉義章、陳智衡、邢福增、郭偉聯、何世傑 三聯
見樹又見人-通往深水?的城市森林 林若雁、吳芷寧、蘇國賢 長春社
城市靈修 鄧瑞強 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FES)
朝鮮半島危機與中美關係 張雲 城市大學出版社
漢字變變變 葉建源. 次文化堂
凝態物理:從半導體、磁浮列車到量子電腦,看穿隱藏在現代科技背後的混沌、秩序與魔法 Felix Flicker/譯: 秦紀維 貓頭鷹
當代精神分析導論:理論與實務(第二版) 心靈工坊 Anthony W. Bateman, Jeremy Holmes, Elizabeth Allison/譯: 樊雪梅, 林玉華
前世今生 關夢南 風雅出版
我是嬰 余婉蘭 後話
八十年代訪談錄 查建英. 本事
日本電影人物志 舒明 初文出版社
新約 馮象 譯註 馮象 譯註 本事
書的歷史 詹姆斯.拉文 編 李家真 譯 本事
閱讀通向自由 王強 本事
等待雪崩 黃言丹 水煮魚文化
Hong Kong Slang 香港俚語 Lindsay Varty, Yim Lau Hang Iris / illustrated by Tsang Wing Chi Amber Blacksmith Books
被歪曲的革命 施用勤 星語者文化
The Ink Trail: Hong Kong Andreas Von Buddenbrock Blacksmith Books
注視—都蘭野書 龍應台 天地
Post-Europe Yuk Hui Urbanomic/Sequence Press
坂本圖書 坂本龍一/譯: 高彩雯 大塊文化
香港文學 2024年10月號 478期
香港文學 2024年9月號  477期
小說與詩45
My Activity Book Kylie Chan Kyliekai
庭刊 第6期 立場案判決
香港文學 2024年11月號 479期
畫圈圈 Pui Yin
大頭菜文藝月刊100 OCT 2024
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165 Oct 2024
待秋 2024年10月號 總第5期
風火山林第40期 24/10/31 邊行邊食
MilkX Issue 219
《方圓》22期西線無戰事.雷馬克 香港文學館 香港文學館
White Spaces Paul Auster New Directions
Essays In Love (Picador Collection) Alain de Botton Picador
The New Leviathans: Thoughts After Liberalism John Gray Picador
Machine and Sovereignty: For a Planetary Thinking Yuk Hui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ower and Progress: Our Thousand-Year Struggle over Technology and Prosperity Daron Acemoglu, Simon Johnson PublicAffairs
Mysticism Simon Critchley New York Review Books
Self-Portrait in the Studio (The Italian List) Giorgio Agamben / Kevin Attell (Translator) Seagull Books
Marxist Modernism:

Introductory Lectures on Frankfurt School Critical Theory
Gillian Rose Verso
Understanding Brecht Walter Benjamin Verso
The Years of Theory: Lectures on Modern French Thought PB Fredric Jameson Verso
Map : Brutalist Hong Kong Map: Guide to Brutalist Architecture in Hong Kong 粗獷建築香港地圖 Pang, Bob,Mak, Kevin Blue Crow Media
序言書室Hong Kong Reader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旺角地鐵站D3/E2出口,Body Shop對面)
營業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